最新消息
首頁 最新消息
口腔里有大生意:千億級市場規模 正畸行業醫資待考 | 2021-03-24 |
文章来源:由「百度新聞」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"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643088063469446480&wfr=spider&for=pc" 每日經濟新聞發布時間:19-08-2813:40每日經濟新聞官方帳號每經記者:張瀟尹 每經編輯:張海妮“我覺得是時候了。”被問及民營口腔機構何時迎來“爆發期”,賽德陽光口腔創始人周彥恒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感慨道。在成立賽德陽光口腔之前,周彥恒是北京大學口腔醫院正畸科教授,他把自己創立賽德陽光口腔的初衷概括為“想在公立醫院之外建一個名人口腔的醫療體系”。而目前來看,公立醫院以外的口腔醫療“江湖”早已風起云涌:泰康拜博口腔、可恩口腔等屬于社會資本的連鎖口腔醫院相繼成立,通策醫療(600763,SH)等A股公司高調進軍口腔醫療,由牙科醫生自己開設的口腔門診部和口腔診所更是不計其數。 需求爆發 淘金千億市場在這門與口腔有關的生意中,入局者盯上的是一塊大“蛋糕”。平安證券于今年3月發布的口腔系列專題報告顯示,口腔行業規模近千億元,即將迎來黃金時代。2017年我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規模達931億元。從2012年~2017年的復合年增長率來看,口腔醫療為16.22%,而整體醫藥制造業僅為9.36%。值得注意的是,支撐起口腔醫療近千億市場規模的并非“拔、鑲、補”業務,而是種牙、正畸等典型的高價值項目。平安證券在研報中指出,消費升級下,種植和正畸是口腔行業的兩座金礦,潛在市場規模均可達2000億元左右。事實上,正畸也正成為當前大多民營口腔機構的重要業務。通策醫療2019年半年報顯示,報告期內公司的正畸醫療服務實現營收1.52億元,同比增長24.24%,占主營業務收入的近兩成。而從賽德陽光口腔、泰康拜博口腔等多家連鎖口腔醫院的官網也不難看出,正畸業務的相關介紹均在官網的醒目位置。周彥恒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分析稱:“隨著近幾年中國的人均GDP發展到一定水準,大家開始關注口腔健康,很多中等收入群體也有了牙齒矯治的需求。而牙齒矯治是一個有技術含量的治療過程,同時國家也在提倡技術下沉,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醫資從院校、公立醫院走向社會,結合社會資本去開設醫療機構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區別于其他口腔醫療行為,牙齒正畸似乎還帶有一定的“醫美屬性”:其影響的不僅是牙齒,還涉及面部骨骼、頜面神經肌肉的平衡和協調,因此被貼上“變美”的標簽。目前來看,像很多網紅產品、醫美項目一樣,“牙齒正畸”似乎也成了一種醫美產品在社交網絡上被“兜售”,“戴牙套是什麼感受”、“戴牙套帶來的容貌改觀”等討論均是知乎、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,而小紅書上關于牙齒正畸的經驗貼更是不計其數。牙齒正畸的市場需求似乎正在蘇醒。平安證券研報顯示,目前我國正畸市場規模在250億元左右。長期來看,潛在空間可達到2000億元級別。20歲~34歲成人正畸的市場空間約是5歲~19歲青少年的1.44倍。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競爭激烈 熱門賽道難跑市場需求的蘇醒,同時帶動了行業上中下游的發展及資本的參與熱情。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注意到,近一年的時間里,多起超過1億元的融資發生在口腔醫療領域。如泰康拜博口腔獲得泰康保險集團20.62億元戰略性投資;美維口腔醫療獲達晨財智3億元A輪融資;為口腔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平臺商“博恩登特”完成數億元D輪融資。對此,大一資本董事長王文博曾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表示,隨著中國老齡化加劇,醫療行業將高速增長,“醫療行業一直是資本關注和布局的產業,其中口腔醫療作為細分子行業,市場化相對充分,是近兩年熱門的投資標的”。值得注意的是,口腔診所的投資門檻并不高,一位開設個體口腔診所的梁醫生向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透露,其所有的口腔診所設有五個診室、一間手術室和一間技術室,資金投入在300萬元左右。較低的投資壁壘加之醫生多點執業的體制“松動”,催生了諸多個體口腔診所。《2018年口腔連鎖行業報告》顯示,截至2017年,國內所有正規口腔醫療機構中有20%是公立機構,0.6%是連鎖專科醫院,6%是連鎖診所,剩余73.4%均為個體口腔診所。而個體口腔診所“林立”導致的直接結果是:民營口腔機構中尚無龍頭口腔醫療品牌出現,三四線城市的小口腔診所林立,給牙科連鎖公司的渠道下沉帶來了巨大挑戰。同時,各個連鎖口腔機構的經營模式不一,如美維口腔通過“事業合伙人”模式,攜手區域優勢口腔品牌,為自身品牌賦能并實現旗下各品牌的個性化發展,但美維口腔對旗下品牌的管理問題飽受消費者詬病;而泰康拜博口腔通過直營的方式在全國進行布點,但這種“重資產模式”使其連鎖化進程較慢。競爭比想象中的更激烈,除了不斷涌現的口腔醫療機構,阿里健康、新氧等平臺也紛紛入場布局。去年9月,阿里健康在其口腔板塊與矯正品牌隱適美合作,共建口腔內容在線平臺。早前,阿里健康向牙科診所開放入駐,以此連接上下游;而“醫美第一股”新氧也于今年切入齒科領域,招攬了一千余家口腔醫療機構入駐。 圖片來源:視覺中國泥沙俱下 行業醫資待考值得注意的是,盡管市場、資金、機構均已就位,但口腔醫療行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是:醫生供給不足。作為口腔醫療領域的核心資源,當前我國每百萬人口擁有的口腔醫生數量僅為137名,遠低于發達國家500名至1000名的水平。細分到口腔正畸領域,醫生資源更是少之又少。周彥恒告訴記者:“正畸是口腔領域最專業的一個分支學科。一名正畸醫生出師通常需要五到六年的時間,經歷從本科到碩士和博士的訓練,才是系統培訓過的正畸醫生。” 同時,周彥恒表示,當前數字化正畸技術的滲透,對口腔醫生來說也是一大挑戰,“以隱形矯正為例,據我的經驗估計,需要一到三年的系統學習和培訓才能夠真正掌握隱形矯正技術。如果是那些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全科口腔醫生,我覺得(培訓的)時間會更長”。不過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注意到,目前口腔正畸行業中尚無衡量口腔正畸醫生專業程度的統一標準,只要有醫師執業證書便可作為正畸醫生上崗。而有些開設口腔正畸項目的醫療美容機構走的依舊是以往“兜售”水光針、除皺針等醫美產品的老路子:對患者進行首次正畸面診的是機構咨詢師而非正畸醫生。8月19日晚間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以患者身份咨詢某醫療美容機構的口腔正畸項目,并試圖了解機構正畸醫生的基本執業信息。但相關客服對醫生資質并未作任何介紹,而是反復說服記者去機構進行線下面診。但當記者問及線下面診是否要同相關醫生進行預約,該名客服則稱線下面診由機構咨詢師主持,需要通過咨詢師聯系醫生。周彥恒強調稱,口腔正畸是醫療行為,醫生才是治療的主體。“以隱形正畸為例,這個技術只有通過醫生才能夠診斷、設計,因為移動牙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,需要正畸醫生靠其經驗來進行判斷和修正。國外有些公司直接在商場里讓消費者進行口腔掃描,然后做出矯治器讓消費者使用。這種正畸模式會帶來各種醫療風險,比如牙根、牙周治療的問題。”周彥恒稱。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字標籤:https://laperle.com.tw/診療項目/全瓷牙冠/ |
|